(一)
可供購買的股票投資范圍
一只大型激進的經理,應該通過持有大量集中度較小的資產,努力避免規模過大導致的問題。基金經理構建策略的基本點不變:這些包含于投資范圍內的股票頭寸可供大型基金的基金經理進行投資,而龐大的資產規模將會顯著地減少可供選擇的股票頭寸數量。
顯然,可供一只共同基金購買的股票數量將隨著基金資產的增長而減少。
(二)
更高的交易成本
縮小投資范圍另一個因素是:投資組合的交易成本也是隨著規模而增加。
事實證明除了在以下幾個方面中,共同激進的規模不是問題。
1. 執行短期策略比長期策略的成本更高。2.動量交易比基于基本面的交易成本更高。3.基于市場傳言的信息敏感度的交易比缺少信息的交易成本更高。4.以快速完成為目標的激進型交易比機會主義的交易成本高。
也就一句話:不經常買賣,不匆匆的交易,而是像巴菲特那樣可以等到自己滿意的價格再交易。
(三)
當基金規模的增大,對于投資業績的影響
經過小約翰.博格的研究總結道,隨著買賣規模對市場交易量占比的增加,交易成本對投資業績的拖后效應就會上升。
而且根據投資目標,投資風格,交易活躍度和基金規模的變化。可以看出交易成本與字長規模有著某種直接的聯系。
(四)
對于基金經理而言卻是一事成功百事順
基金管理公司偏好大的規模,因為資產規模越大,費用越多。即便是基金持有人受益受損,基金公司仍然會更高速的增長。
同時,基金也得加速增長是因為持續的牛市在投資者所推動,還被激進的市場營銷進一步加速中。而基金顧問是最主要的催化劑,因而市場回報率減去基金管理費用和交易成本之后,業績也就很平庸了。
(五)
聰明和負責人的基金經理
聰明和負責人的基金經理是需要遵循以下的戒律:
第一,改變基金的策略,但不改變其目標。
第二,對新投資者封閉基金。
第三,讓基金繼續增長,但是增加新的基金經理。這個是在一個基金開始變得過大不能在實施其之前的策略的前提下,增加新的子長組合經理,并將一部分現有資產組合及未來的現金流配置給新的企業。
第四,降低基本咨詢費,但是增加獎勵費。
第五,建立一個規模封頂,換手率最低,名義管理費最少的共同基金。
可遺憾的是,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基金經理完整去執行,個人原因市場的認知也罷,其實成功需要的因素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