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聰明的活法:放下執念,活在當下
2022-06-29 15:38 閱讀 941

盧梭說:“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的確,人人都向往自由,沒有人愿意被困在一個看不到邊的世界里。然而,人的一生中,困住自己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小張與老婆因為懷孕“閃婚了”,自從有了小孩,老婆把心思全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小張越發地對前女友暗生情愫,此前,小張與前女友因為誤會分手了,現在的小張更是懊悔不已。他對老婆的付出視而不見,對孩子的伊伊學語無動于衷,眼前的幸福跟他像是隔了一道墻,他在另一頭的世界里慌亂迷茫。他覺得老婆不關心自己,他覺得小孩吵鬧特別煩,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就偷偷翻看著前女友的朋友圈,想了解她的一切動態,她的喜怒哀樂,甚至想知道,她一直沒結婚是不是因為心里有他。直到看到前女友朋友圈宣布結婚的消息,他才如夢清醒,原來一切的過往只不過是自己一廂情愿,珍惜當下才是真正的幸福。《斷章》里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總是在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在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此時,看到身邊安詳熟睡的老婆與孩子,小張終于釋懷,原來幸福就在眼前,原來自己一直錯過了。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那些所謂的念念不忘,不過是自尋煩惱,走出那些執念,才有另一片天地。硬筆書法家張文舉,年輕時候立志成為作家,他十年如一日地寫作投稿,可是所有的稿件都石沉大海,他始終不放棄,堅信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他每完成一篇文章,都仔細修改,辭藻修飾,然后發到各個出版社,很可惜,連一個退稿件都沒收到。29歲那年,他終于收到了編輯的一封信,沒想到還是退稿信,信中寫道:“你經歷太多蒼白,知識面太狹窄,不過你的鋼筆字寫得越來越好了……”痛定思痛,那一刻他才明白,當作家只不過是自己的執念而已。人生有我不由天,此路不通走彼路。他轉身投入書法之中,很快聞名全國。有句話說:“輕言放棄,是弱者;不言放棄,是愚者;懂得放棄,才是智者。”人生如逆旅,道阻且長,遇事要量力而行,更要有一份峰回路轉的智慧。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著,放下執念,才能更好前行。曉月與老公結婚6年了,三年抱兩,現在孩子已經上幼兒園,曉月和老公終于過上了相對輕松的生活,可是兩人一有摩擦,曉月就喜歡“翻舊賬”。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曉月在老家待產,由公公婆婆照顧月子,老公在外地忙著工作,不方便照顧她。可幾年過去了,曉月心里始終翻不過那道檻:作為另一半的他,怎么能在那么重要的時刻不在場?兩人一有矛盾,曉月就搬出了:“你根本不愛我,根本就不關心我,那么重要的時刻你都不在場!”剛開始老公還好好解釋,次數多了,老公也煩了,跟著吵了起來,久而久之,兩人間隙更大了,在乎更證明了曉月的想法。過往不究,立足當下,不亂于心,不困于情,才是聰明的活法;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才是人間清醒。學會放下是一種智慧,學會放下才能再次尋找快樂,懂得放下,才能解脫自己。巴爾扎克說:“在人生的大風大浪中,我們常常要學習船長,在狂風暴雨之下,將笨重的東西扔掉,以減輕船只的重量。”人生的終點,不是在山水踏盡時,亦不是在生命結束后,而是在放下包袱的那一刻。當你真的放下,縱使一生云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風,自在安寧。山不過來,我就過去,靠譜的人生,就是放下執念,活在當下,然后拼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