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如何進一步規范語言文字使用,增強公民的***認同受到關注。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范漢字在***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增強高考、中考中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地位。
一、建議加強保護母語!目的是什么?
如何進一步規范語言文字使用,增強公民的***認同受到關注。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范漢字在***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
他認為,目前***通用語言文字工作存在一些困境:權威性小、懲罰力弱、規范性難以落實;網絡語言和廣告語言濫用外文、生造漢字漢語現象凸顯;部分偏遠地區***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的條件不滿足,普及程度不高;部分方言地區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的使用存在困難;部分港臺青年對祖國文化疏遠淡漠等。
此前,***通用語言文字法最高處罰限于“警告”。從多年實踐看,說服教育、警告不足以形成威懾,執法主體不明確,相關部門職責不明晰,缺乏***強制力作為實施保障。
二、具體怎么落實實施?
1.適時修改***通用語言文字法
,唐海龍代表建議,適時修改***通用語言文字法,明顯突出普通話、規范漢字在***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是每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同時與時俱進,統籌推進修改刑法、民族區域自治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相關條款,全面突出包括普通話、規范漢字在內的***通用語言文字的主體地位。
2.制定法律或政策保護母語
“法國、意大利、德國、挪威、俄羅斯、以色列、韓國等都制定法律或政策保護母語,抵御強勢的英語入侵。”他說,修改***通用語言文字法后,各部門可適時調整,加強保護母語,不宜過度突出外語。
3.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和地位
如教育部門可針對高考、中考的語文、英語分數權重做出調整,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和地位。以部分城市為例,2020年北京高考語文、英語總分均為150分,中考均為100分;上海高考、中考均為150分;深圳高考均為150分,中考均為100分。建議調整后,高考、中考的語文總分,比英語和其他外語總分至少提高20%,以保護母語優勢地位。
三、什么是母語?
或第一語言,有三種解釋。一者為:一個人出生以后,最早接觸、學習、并掌握的一種或幾種語言。 母語一般是自幼即開始接觸、并持續運用到青少年或之后;并且,一個人所受的家庭或正式教育中,尤其是早期,有相當部分是通過母語傳授的;母語另一個解釋則是一個人的民族語,并不一定是一個人最早接觸、學習、并掌握的“語言”,例如“母島”、“母國”等,僅僅表示“根源”的意思,母語不僅僅表示為母親對某個人說的語言,而是他認定的民族語。為了避免對多母語者的母語定義產生歧義,產生出的第三種解釋為不借用其他語言進行(如翻譯等方式)學習而學會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