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曾經差點被廣東人“吃掉”的福建大學生,每每提起廣東人的飲食,我都心有戚戚焉。
畢竟在這個吃貨大省有三個餓狼傳說——傳說一沒有一只雞能活著走出廣東;傳說二廣東的姑娘煲的湯都很靚;傳說三沒有什么大病小病,是一杯涼茶不能解決的!
而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講的事兒,就跟這一杯“涼茶”有關。
地處亞熱帶地區的廣東,一年四季都濕潤燥熱,而由多種中草藥制成的涼茶,一口敗火醒腦,兩口祛濕除燥,三口長生不老......廣東的父母都會選擇逼小孩喝涼茶,以此來給廣東娃娃們一個完整的童年......
尤其從疫情爆發開始,一種喝了可以抗病毒的涼茶在廣東興起,直接把涼茶推到流量頂端。
但就在前幾天,廣東11家涼茶店被查封,原因很簡單——涼茶中添加了西藥成分!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么一句俗話,西藥治標,中藥治本。
可在涼茶里摻西藥,那可是喝完直接變標本。
不是所有飲料都加料成雞尾酒,也不是所有療效都能1+1=2。
從現在被送檢的涼茶報告結果上看,
40份里有15份都不同程度的含有西藥。
而其中的這些被紅圈圈起的西藥成分,大部分主要的功效還是撲熱息痛(注:一種西藥)的,這些藥本來是用在感冒,消炎,鼻炎,止痛等方面的。
這真的太魔幻了,很多人生病了,不去醫院,光喝涼茶,喝了這些涼茶之后,感覺天晴了,雨停了,自己終于又行了,涼茶真乃天下第一圣水。
其實本質上,還是這些藥物在體內作用。
更魔幻的是,如果劑量達到一定程度,很多時候,這種西藥涼茶搞不好還能在體內發生點不良的化學反應。
大家都知道,藥是往往都有禁忌和注意事項的。
很多人意識不到,哪怕是感冒藥都是不能混著吃的。
更不用說,乙酰氨基酚(泰諾)、布洛芬這一類的止痛藥,和芬必得混著吃嚴重會導致肝損傷。
其中氯苯那敏,新生兒、早產兒、孕婦及哺乳期婦女都是禁用的;
馬來酸氯苯那敏,部分人群會產生過敏,哺乳期婦女,老人,肝功能不良者,駕駛員、高空作業人員、機械操作者及參賽前的運動員不宜服用;消化性潰瘍,高血壓,甲亢,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如果在喝完這些涼茶,又去喝一杯小酒,那么這無疑于加速危險的到來——
例如消炎藥(尤其含有頭孢等成份)+酒,可能會造成休克;
止痛藥(例如布洛芬等)+酒,可能會造成胃出血;
我完全不敢想象,這些群體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喝了這杯涼茶,會有怎樣的后果......
面對添加物未知,添加量未知的涼茶,商家的良心,簡直是被狗吃了,絲毫不考慮可能對消費者產生的潛在的肌體傷害!
所以,為了避免被不法商販鉆了空子,小編建議大家,轉發本文給身邊的廣州朋友。
因為涼茶雖好,但是真的不能貪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