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局最新通知:低風險地區的電影院可于7月20日開始,有序恢復營業。
要求包括:調整售票方式。全部采取網絡實名預約、無接觸方式售票;實行交叉隔座售票,保證陌生觀眾間距1米以上;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30%。
合理安排場次。電影放映場所減少放映場次,日排片減至正常時期的一半。
控制觀影時間,每場不超過兩個小時,延長場間休息時間,對影廳充分清潔與消毒;不同影廳錯時排場,避免進出場觀眾聚集。
影廳座椅扶手、3D眼鏡等每場消毒一次;未戴口罩和體溫37.3度以上不得進入;原則上不售賣零食和飲料,影廳內原則上禁止飲食。
中高風險地區暫不開放營業。一旦低風險地區轉為中高風險地區,電影院將重新暫停營業。
千呼萬喚始出來,中國電影新的航程,重新開啟了。
——————————————
2020年6月底,從新冠疫情爆發,到現在已經過去近半年時間了,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平息,餐飲業等其他人員密集產業早已陸續放開,而作為被疫情影響最大的產業之一,電影院線遲遲不能開禁,也令無數從業者怨聲載道。
其實, 從來并沒有真正嚴禁影院開業的禁令,明明一直都在鼓勵各行業規范化復工復產。然而,其實是各大院線和影視出品公司,基于自己的立場的利益博弈,導致了影院遲遲不開的現狀:
首先,是電影院線這個行業的特殊性:
全國各大主要城市的影院,如果不能統一開業,每部新電影上映,如果沒有統一密鑰,在強烈觀影需求下,網絡盜版傳播問題根本無法解決。
眾所周知,只要耐心搜索,任何熱播劇、熱門影片的盜版vip高清資源,都會在第一時間就泄露出來。這一點從互聯網野蠻成長的初期就一直延續下來,也一直并沒有得到徹底遏止。
所以,只要一個地方的疫情沒完全平息,全國其他地方的影院也就很難順利開啟。
記得6月初時,原本已經有業內人士的樂觀消息, 到6月底7月初,或許就將開啟院線復工的進程了,誰知道沒過幾天,北京市新發地海鮮市場引發的疫情復發,就讓這一切變為空談。
其次,很多出品公司,業內人士,天天呼吁盡快開業,但自己缺乏為行業犧牲的魄力和擔當。真讓他們的大體量新片率先上映,給空曠了半年的電影院線暖場,把廣大觀眾觀影氣氛重新帶動起來,就抵死不肯了。人人都希望別的同行先當炮灰,自己等市場火熱了再進場撈錢,這世上哪有這么美的事?
誰都知道,目前這個市場環境,唯有原定春節檔的那幾部預期30億級體量的大片,(《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姜子牙》《中國女排·奪冠》《急先鋒》……)方可迅速帶動起新的觀影熱潮。
然而,有的影片出品方,至今還期望著沖《哪吒》破《戰狼》,創下新票房記錄的宏偉藍圖,直接就把檔期挪到明年春節檔了呢。
第三,一部爆款電影公映,至少上千萬的觀影人次,電影院本身又是一個不通風不透氣,長達2小時以上的密封場所,哪怕只有一個人是在觀影時,不幸被感染了新冠病毒,整部影片的口碑、風評、后續也就徹底完蛋了。也許上映沒幾天,就被迫要下映換擋的窘境,高清盜版資源在網絡漫天飛,片方數千萬甚至數億的投資成本,才是真正血本無歸了。
記得3月時,一些電影院不是試著復映老片了,全國每日總票房就幾萬,還要冒人員聚集的風險,有什么意義?網絡普及時代,疫情沒有完全平息期間,愿意去電影院看老片復映的人,真以為很多?
所以,既然根本沒有多少馬上就能熱映的新片片源,也就意味著電影院一旦全面開業,開始的票房成績肯定會很不理想,上座率非常慘淡,卻還要冒著可能爆發疫情的風險,這才是其他大部分公共設施早都已經開放了,電影院遲遲不開的直接原因。
當然,電影院線本身是個輻射效應和影響力很大的產業,同時卻也是直接營業收入非常小的產業。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創下了歷史記錄的新高,距離美國好萊塢的北美本土市場也差距不大,到了“可望而可及”的程度,然而實際總收入也不到700億,和餐飲業、服裝業、旅游業比,連零頭都算不上。
一個在國民經濟分量中完全就是九牛一毛的產業,偏偏又帶著巨大的人員聚集風險,當然不可能成為優先被政策扶持、鼓勵復工的行業。
不要忘了,我們這個從古到今信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學霸國度,現在還有很多大學受疫情影響,至今沒有開放呢,相比于教育系統這個不可動搖的國本,電影院線的損失,實在不值一提了。
第四,電影院線本身也是個依附性很強的產業,完全依賴于電影創作者的藝術成果。
畢竟對一部電影來說,真正創作電影、無可替代和復制的是編導和演員,宣發電影的是制片方,付出金錢的是我們觀眾。
而疫情讓影院關閉期間,這些真正的藝術創作者,本身并未受到太大的影響,該編劇的繼續編劇,該導演的繼續導演,該拍戲的繼續拍戲,誰都知道疫情只是暫時,不可能真正判了這門藝術死刑。
而像院線的日常工作,裝修布置,更新設備座椅,更換海報燈牌,這些都是可以復制的,可以替代的,并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基礎性工作。
真正院線的廣大基層員工,電影院關門幾個月沒活干、工資停發,自然就轉行干別的工作去了。哪怕是去送外賣、擺地攤,在餐廳當服務員,其實也和此前賣爆米花、沖咖啡奶茶,打掃衛生、售賣電影票,并沒有本質區別。
在發達、富裕的現代社會,只要有手有腳、勤勞肯干,誰也不可能因為一個行業暫停,就當真走投無路會餓死,對不對?
而那些真正有實力在一座城市的黃金地段,投資一家影院的大老板們,本身資金就肯定足夠雄厚,做生意總是要承擔風險、有賺有賠,新冠疫情的世界性蔓延下,他們投資別的行業,難道就包賺不賠了?
誠然,當下院線的另一大問題, 是因為前幾年抱著急功近利心態,急著跳進這個圈子搶錢、和換取***扶助電影專項補貼的,實在太多了。比如一個一線城市,非要開上百家影院,還都盡可能選擇在豪華地段,除卻30多家賺錢的,剩下70多家可能不虧損么?
而那些三四線城市的影院,很多小老板押上全部身家,孤注一擲投入這個行業,如今,也只好自求多福了。
最后,某些從業者最期盼的,當然是如現在的歐美某國一般,仍頂著每日新增幾萬病例/數千死者,居然宣布NBA,五大聯賽,電影院,都紛紛將一個月內復工開張,提上日程了。這就是唯利是圖、枉顧民眾生命健康的資本社會。
近幾個月時間,有些人甚至因此大肆借題發揮,煽動輿論,倒逼政策,叫苦賣慘。然而,當人們因為疫情,而盡可能減少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合出入時,這幾個月里被重創的產業,從都遠不止是電影業,大災之下,本就該彼此體諒,共克時艱。
而從業內各方面渠道消息,如果不出太大的意外,比如疫情再次出現類似“新發地海鮮市場”這樣的反復,那么不久的將來,院線逐步復工也是必然進程。
過去幾年推出了無數票房爆款作品,初步實現 【商業大片流水線工業化】的優秀中國電影人,乃至于整個蓬勃發展的中國電影業,絕不會被這場不期而至的天災擊垮。已經培養出觀影習慣的億萬公眾,也不會當真因為這場意外就此絕足于電影院。
大家攜手共進,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