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中華大地,不僅使餐飲業規模遭受重創,而且還因一些無端猜忌,讓消費者對諸多動物食品也產生了恐慌情緒。這一波牛蛙就被黑了,有報道稱牛蛙屬野生動物,被列入禁止銷售流通的品種。雖然業內多個機構都呼吁公眾不要聽信謠言,政府也發文進行澄清,但如果我們不把牛蛙的前世今生講清楚就難以真正給牛蛙正名,背鍋蛙的事件還會繼續上演!
一、牛蛙屬于野生動物嗎?
牛蛙原產北美,自然生長在美國洛杉磯以東的北美地區。由于牛蛙的個體大, 食用價值高,通過引種馴化而人為擴大了它的分布區域。20世紀50年代末,上海水產學院等單位從日本引進牛蛙試養。1962年6月30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等各大報紙,均在重要版面刊登了一條來自新華社的消息:“古巴總理菲德爾?卡斯特羅贈送給我國政府的一批大型食用牛蛙,最近已用飛機由哈瓦那運來北京,并已由養殖單位分別接運到廣東、江蘇和上海等地飼養。這批牛蛙經過長途運輸,成活情況良好?!睆哪菚r便開始了全國多地的牛蛙人工養殖。近年來,牛蛙已成為我國水產養殖重要的名特優水產品之一。
從牛蛙引入國內開始,水產科技工作者就開始了牛蛙人工繁育的探索。1982年,湖南師范大學聯合漢壽縣特種水產研究所,共同努力成功突破了牛蛙的人工繁育。1984年,中國臺灣的牛蛙飼料正式面世。通過對牛蛙的攝食馴化、營養需求和配合飼料進行系統攻關研究,解決了牛蛙攝食馴化的技術難關,牛蛙養殖開始駛入快車道。經過60多年的發展,牛蛙養殖已經遍布國內13個省市、自治區,2019年養殖產量已達40萬噸左右,并且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牛蛙作為名特優養殖品種,對養殖的地理環境和水質都有嚴格的要求,牛蛙養殖多位于山底安靜和有山泉水的養殖場所。在上個世紀馴養牛蛙初期采用黃粉蟲、面包蟲、淡水魚干進行喂養牛蛙,隨著牛蛙飼料配方技術的進步,現在從苗期(蝌蚪)開始到成蛙上市銷售全過程都采用全價配合飼料喂養。目前市場上消費的牛蛙全部屬于人工養殖,而非野生。
牛蛙苗繁育車間
人工養殖的成蛙
二、牛蛙的加工流通現狀如何?
完整的產業鏈配套是牛蛙產業穩步發展的根基,從苗種繁育、養殖、飼料生產、成蛙流通銷售到成蛙加工都非常成熟。目前各大餐廳消費的牛蛙大部分是現殺的活蛙,為保障口感的新鮮,牛蛙養殖到成蛙后,需要專業的流通團隊把活蛙低溫冷藏運輸到全國各地。全國各大城市都有專門的牛蛙中轉檔口,目前消費量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別為上海、重慶、成都、武漢、長沙。常規季節一天發往上海檔口的牛蛙大約50萬斤,成都、重慶平均在40萬斤,武漢、長沙約20萬斤。年底的流通量更大,以重慶為例,去年年底每天檔口進蛙量達到70萬斤。
2019年國內牛蛙養殖和飼料量均在40萬噸左右,養殖和飼料的產值在100億左右,加上牛蛙流通和餐飲,業內人士估算牛蛙全產業鏈產值在500億左右。牛蛙不僅于國內銷售,而且出口多個國jia。牛蛙的出口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目前國內冷凍牛蛙腿一直熱銷美國、日本、墨西哥、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國。
牛蛙的加工
早在2009年《中國新聞網》就對汕頭牛蛙出口創匯進行了報道
三、牛蛙的消費現狀如何?
近幾年牛蛙餐飲消費火爆,以牛蛙為主題的餐飲形成了一股風潮。牛蛙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健康食品,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在全國很多商場都能見到牛蛙主題餐廳,并且很多熱門主題餐廳經常需要排長隊等候才能享用到美味的蛙肉。
牛蛙火鍋
排著長隊的牛蛙餐廳
據紅餐統計,僅北上廣深4大一線城市的牛蛙主題餐廳數量就接近1.5萬家。全國各類牛蛙主題餐廳,像精悅蓉、蛙來噠、哥老官、蛙小俠、詠哇田雞等,深受消費者喜愛,連鎖店數量快速擴張。
四、牛蛙是否會傳染新型冠狀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肺炎爆發于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因此有人存在疑慮:水產品是否會感染2019-nCoV病毒呢?雖然發病始于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但這個市場屬于綜合型農貿交易市場,其中有片區涉及到野生動物交易。那水產品到底會不會傳染此病毒,特別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牛蛙是否會攜帶此病毒傳染人類呢?
2019-nCoV和2003年爆發的SARS-CoV、2012爆發的EMRS-CoV病毒同屬于β-冠狀病毒,而β-冠狀病毒感染人類是需要相對嚴格的宿主特異性。這些病毒均源于蝙蝠(哺乳動物),SARS-CoV經中間宿主果子貍(哺乳動物)傳染人類從而爆發了SARS***;EMRS-CoV同樣也是源于蝙蝠,經中間宿主單峰駱駝(哺乳動物)傳染人類爆發了疾病。目前報道已找到2019-nCoV病毒源頭依然來自蝙蝠,雖然有多個科研團隊報道疑似中間宿主,但目前還沒定論。因為β-冠狀病毒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目前看基本屬于同源性較近的哺乳動物,而牛蛙屬于兩棲動物綱,從動物學分類來講,兩者間存在較遠的親緣關系,基本可以排除牛蛙的可能性。
那么牛蛙是否會產生其他的疾病直接傳染人類呢?我們也查閱了相關文獻來證實牛蛙的安全性。
俞新蓮等在《海峽預防醫學雜志》發表了關于在牛蛙及養殖池中檢測霍亂弧菌的報告中發現,牛蛙及水樣中均能檢測出霍亂弧菌,但是檢測的菌株屬于非產毒株,不會引發病傳播。
黃昌和等在《中國熱帶醫學》雜志中也發表了關于牛蛙及養殖池中的霍亂弧菌檢測,從624分樣品中檢出弧菌率為8.17%,弧菌檢測CT(霍亂腸毒素)均為陰性,表明牛蛙中檢測出的霍亂菌株均屬于非致病非流行株,不會引起霍亂流行病。
此外,也沒有見到有關養殖戶與牛蛙接觸而患傳染病的報道。
通過蛙與人類的親緣關系遠近和上述查閱的科研報道來看,蛙幾乎不可能傳染2019-nCOV,并且牛蛙養殖過程中的疾病不會傳染人類。大家在消費牛蛙以及各種肉類食品時進行徹底加熱,養成健康的餐飲習慣,就能有效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近期廣東省農業廳發文,禁止銷售流通的水產品種中并不包含人工養殖的牛蛙.
通過以上的系統介紹,相信大家對牛蛙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好了,各位伙伴,大家回去可以好好的享受一頓牛蛙大餐了